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

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作为礼物,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这是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的一句话。这世界上存在人类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比如电波,比如感情。

用肉眼去看,每个人看到的都一样,用心去看,将会有所不同。同样是科学家,用心去看世界,牛顿看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看到了时空弯曲,然而它们都可以解释同一种物理现象。同样是艺术家,用心去看世界,莫奈和梵高看到并呈现在画布上的东西各具异彩,然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一种基于客体的主观性。下图中印象派画家莫奈《绽放的睡莲》,是他在患眼疾视力减退之后创作的,当他不那么依赖肉眼,只能靠感觉和记忆作画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梵高之前可曾有人用肉眼看到过他的《星夜》描绘的景象,他画的是他心中(基于肉眼所见)的想像,而非(如实反映)肉眼所见。某种程度上,肉眼是心眼的蔽障。物理学家 M‧T‧凯史说,“当今世界,人类用他眼见为凭的物理科学,像一个万花筒一样,迷惑了自己的眼睛,看不到「造物创造」的实相和本质。所有活着的人们啊!闭上你的眼睛去看你的物质存有吧!去看宇宙各界中真实存有的实相吧!”画家爱德华‧蒙克说,“自然并不只是你用眼睛所能看见的一切,它还包括用灵魂才能看到的内在图像。”“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自于人类的内心世界。

莫奈《绽放的睡莲》

莫奈《绽放的睡莲》

梵高《星夜》

梵高《星夜》

蒙克《呐喊》

蒙克《呐喊》

上面三幅画从上往下看,呈现出一种趋势,画作表现的内容离客体的外在形貌越来越远,离主体(人)的内心感受越来越近。这也是艺术(含文学)发展的方向。因为文学艺术的主场地在于人的内心世界,反映和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是文学艺术的长项和使命。以前文学艺术对外在世界的描绘和反映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是一种预热和训练,当成熟之后迟早要进入它所擅长的领地——人内在的精神世界,而外在的物质世界则留给科学来研究,因为目前看来这是科学所擅长的领地。

做科学研究,喜欢用眼睛看的,适合实验科学,喜欢用心看的,适合理论科学。搞艺术创作,喜欢用眼睛看的,适合写实,喜欢用心看的,适合写意(此处指描绘心中的意象,非中国画中那个“写意”的概念)。根据 MBTI 人格心理学,喜欢用眼睛看的,一般是 S(感觉)型的,喜欢用心看的,一般是 N(直觉)型的。

无论科研还是创作,未来属于用心去看的人。科学实验大都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理论适合喜欢用心看的人去研究。艺术创作中,写实曾经是西方的传统之一,现在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且用肉眼看到的那个世界都一样,写来写去都腻了,而用心看到的世界则各不相同,我们需要用心看世界的创作者以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带来新的东西。

凯史谈创造与意识的关系

分享